原文節錄:
孟子曰:「君子之澤(流風餘韻),五世而斬(斷絕);小人(一般常人)之澤,五世而斬。予(我)未得為孔子之徒也,予私淑諸(「之於」的合音)人(即私下在繼續聖學的當代君子那裡學了學習孔子之道)也。」
賞析:
本章言孔子既沒,道學已微,自明己之所得之之不易也。朱注:「此又承上三章,歷敘舜、禹,至於周、孔,而以是終之。其辭雖謙,然其所以自任之重,亦有不得而辭者矣。」
本章孟子追念孔夫子之德澤,自謙恨不得成為孔子的入門弟子,然事實上,孟子距子思之後四十餘年,雖未親授於孔門,然孔子所傳之學術及心法均能全盤吸收並加以發揚光大。後代儒學之所以能夠大興,實賴於孟子「說大人則邈之」之大無畏精神所帶來的。莫怪乎後學要尊孟子為亞聖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