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節錄:

滕定公薨(諸侯死叫薨),世子謂然友曰:「昔者孟子(曾經)與我言於宋,於心終不忘。今也不幸,至於大故,吾欲使(派遣)(你)問於孟子,然後行事。」然友(前往)鄒問於孟子。孟子曰:「不亦善乎?親喪,(本來)所自盡(竭盡自己的孝心)也。曾子曰:『生,事(侍奉)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:可謂孝矣。』諸侯之禮,吾未之學也。雖(如此),吾嘗聞之矣:三年之喪,齊疏(穿粗麻布不縫衣邊的衣服 )之服,飦粥(稀爛的粥)之食,自天子達於庶人,三代共之。」   


然友反命,定為三年之喪,父兄百官皆不欲也,故曰:「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,吾先君亦莫之行也;至於子之身而反之,不可!且志(古時傳記的書,又作誌)曰:『喪祭從先祖。』(喪祭的禮儀,應該遵照先祖們辦理 )曰:『吾有所受之也。』(言傳記上既有這話,那麼我們依照祖宗的方法,正是有所傳受的。 )」   


謂然友曰:「吾他日未嘗學問,好馳馬試劍。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,恐其不能盡於大事,子為我問孟子。」然友復之鄒,問孟子。孟子曰:「然。不可以他求者也。孔子曰:『君薨,聽於冢宰(官名,百官之長,即宰相),歠(飲)粥,面深墨(極黑的色。此言不洗臉,面上猶塗黑色),即位而哭。百官有司莫敢不哀,先之也(先於父兄百官而哀)。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君子之德,風也,小人之德,草也;草尚之風必偃(伏倒)。』是在世子。」   


然友反命。世子曰:「然!是(確實)在我。」五月居盧,未有命戒(命令、告戒 ),百官族人:「可謂曰知(指知禮)。」及至(到了)葬,四方來觀之,顏色之(哀戚),哭泣之哀,弔者大悅。


賞析:

本章言事莫大於奉禮,孝莫大於哀慟。從善如流的滕文公,證明出人性為善,皆可以為堯舜的必然性。   


世子滕文公經孟子一番啟迪之後,決心一切盡其在我,經過五個月的努力,終於贏得讚佩與敬仰。   


讀本章,每覺聖人之道,對於無志者,必然行之甚難,然如能力行之,必能排除萬難,達乎成功也。

I BUILT MY SITE FOR FREE US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