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節錄:
孟子之少也,既(......完)學而歸,孟母方(始、才)績,問曰:「學何所至矣?」孟子曰:「自若也。」(跟過去一樣)孟母以刀斷其織。孟子懼而問其故(原因)。孟母曰:「子之廢學,若(像)我斷斯織也。 夫(句首助詞,無義)君子學以立名,問則廣知,是以(因此)居則安寧,動則遠(遠離)害。今而廢之,是不免於廝役,而無以離於禍患(災患)也。何以異於織績食?中道廢而不為,寧(豈)能衣(使動用法,即「使其夫子衣」,意思為「使她的丈夫及兒子有衣服穿」)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?女則廢其所食(所食,指生產家裡邢要的生活必需品),男則墮於修德,不為盜竊則為虜役(奴隸、勞役)矣!」孟子懼,旦(早)夕(晚)勤學不息,師事子思,遂成天下之名儒。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