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節錄:
滕文公為世子,將之(前往)楚,過宋而見孟子。孟子道性善,言必稱堯舜。
世子自楚反,復見孟子。孟子曰:「世子疑吾言乎?夫(句首助詞,無義)道一(天下之道,一而已矣,惟有行善耳。復何疑邪? )而已矣。成覸(齊之勇士,以力事齊景公)謂齊景公曰:『彼(他)丈夫也,我丈夫也,吾何畏彼哉?』顏淵曰:『舜何人也,予何人也,有為者亦若是(此)。』公明儀曰:『文王我師也,周公豈欺我哉?』今滕,絕長補短,將(將近)五十里也,猶(仍然、還)可以為善國。《書》曰:『若藥不瞑眩,厥疾不瘳。(藥攻人疾,先使瞑眩憒亂,乃是瘳愈 )』」(按:意思是說滕雖小國,如病人一般,要用極強的藥力,方可以挽救他這個病體。現在要救滕國,也只有發奮自雄,力行聖王的仁政,那才有挽救的希望。)
賞析:
本章乃孟子勉文公以性善為本,努力力行,師堯舜以治其國。 「道,一而已」此中道理最為深奧玄妙。佛云:「萬法歸一」又云「不二法門」其意即在此。孟子性善說,主張仁、義、禮、智四端,乃我本身固有之,非為外鑠,堯舜不增,凡夫不減,人人均可以修成聖哲。此與佛家云:「人人皆有佛性,個個皆可成佛」的道理皆同,本此發揚,人間即是淨土也。